我 20 歲年輕時是個文青與法學政治控,30 歲時愛上生活風格產業,搞設計、文化與藝術,40 歲之後迷上科技與創新。我離開文青與文創人的圈子,全心投入了科技客與碼農世界,不僅如此我更將科技的苗子植入我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希望他能領先別人一大步。我以為,我這樣差不多站在趨勢的浪頭上了。不過我發現我完全錯了,就在那天與瑞典新媒體創業家 Karel Keim 對談之後。
他說現在所有的媒體所有的社群都在談 VR、遊戲、 iPhone
7等等與科技相關的訊息,他以一個未來媒體創作者與平台的角度來看,他希望的是,所有的人都能關注科學資訊並主動地分享傳布。他夢想,
瑞典的未來,孩子們分享的不僅是抓到寶可夢的圖片,而是 NASA 在某行星上找到了水,或是量子力學有甚麼新的突破。 聽到他這麼說,我口中的魚湯差點嗆到喉頭,我知道我錯了我知道科技的風已經吹到了極限,我知道科技創新的夢想與臆測應該已到頭。
那問,我們該注意的關鍵字是什麼,該讓念高中孩子多深研的領域是什麼。
老馬睜大明亮的眸子告訴你,是科學 (Science)。
你先靜下心,仔細讀讀看看幾個創新國家的真實訊息:
美國矽谷表面上還在熱炒資訊科技 (IT),但所有人偷偷布局的其實是科學。
以色列的農業科技風風火火,但挖深了你會看見,所有新創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還是落在那些窩居實驗室裡面的科學家身上。瑞典除了 IKEA、 H&M、 Spotify 這些時尚生活風格與基於網路的消費創新企業之外,國家巨大的動能與投資,還是圍繞在諾貝爾獎群英的摯愛上,也就是北歐創新八字真言,科學研究創造發明。
然後,我是這麼想的。
2017 開始該有兩到三年的科技投資潮,然後呢,就是科學硬底子的天下了。
然後,我的朋友,建議你不為物障這樣地看透全局。
此刻,還在說互聯網創新的,其實只是要將手上的貨倒給你。
此刻,才開始說科技投資如何如何的大師,差不多已經落後真大師三年了。
而聽到科技趨勢消息面,然後才要入場的你,差不多也只能搶快搶短了。
延伸閱讀: 科學與科技的不同 http://pansci.asia/archives/7667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