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有幸受到台北世界設計大展(主題展)策展人胡朝聖的邀請加入團隊。
於內部討論時我們就希望主題展不要只單純地從文創角度來看設計,而能從跨領域的視角,比方從藝術、建築、都市發展、科技、NGO (非營利組織) 等來與設計互動交流,也就是將大會主軸「交鋒」這兩個字真正的意涵發揮出來。
我負責的一個小部份是將設計與生物科技跨界的可能展現出來,於是我立刻想到了綠藻。
我與 Mats 討論,他提到了倫敦有一家建築事務所正在發展的一個概念:互動綠藻農場 (這個會在後文再次討論),基本上是透過裝置藝術與人之間的互動,將綠藻的特性與未來的可能性表現出來。
我看了他們的作品之後覺得這樣的做法,雖然有趣,但其實不容易讓參與的現場觀眾了解我們所要表達的意義,更何況在現有的預算下,也是不可能建置出這樣的作品。
我於是想要找一個好的工業設計團隊,來試試看我們的 Nespresso 概念。
我在瑞典尋了幾個設計公司,才發現,跨界這件我為很簡單的事情,其實是特別困難的。差不多就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死循環問題了。
設計師的專長在設計,或是美學、或是造型材質,除非接了客戶的委託,否則很難去主動地去了解另一個新的領域,(其實每個工作不都是這樣)。
同樣的,其它領域的人,比方科學家,也無法了解設計,他們不知道「設計」會是一個相當有用且有效的工具,可以協助表達或深入地展現他的科學發現,他們無法想像設計師能幫上忙,更別提開口甚或交談溝通了。
當然,設計師也無法看見科學發現的意義或是其商業上的潛力。也因此,我與幾位瑞典工業設計師討論綠藻這個案子,都是不了了之。
有幸的是,我口袋中還有一位人選,一位對生物科技有著極深興趣的工業設計師 Olof 。他的畢業論文就是在探討可否利用細菌快速生長的特性,去長出一個產品。
這個「以細菌去長出一個鹽罐」的概念聽起來十分的奇怪,但我在其畢業展場上與olof 交談完之後。
我知道,他就是我要找的人。
Photo source : Olof Einarsson
延伸閱讀
Future of Bio- product design : http://olofmasterthesis2011.tumblr.com/